春江水暖鸭先知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这是宋代大文豪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一句名句。而在苏轼的另一篇诗《赤壁赋》中,也有一句脍炙人口的名句:“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不过,今天我们要说的不是这两句名句,而是苏轼的另一首名诗——《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的“春江水暖鸭先知”。
这首诗写的是苏轼在梦中游江南,看到了一幕幕美景,感受到了江南的春天,其中“春江水暖鸭先知”一句,用很简单、朴实的词语,鲜明地表现了江南春天的气息。
春江水暖
江南春天的气息,是那样清新、温暖、迷人。江水像是被春天的暖风轻轻拂过,变得温柔、润物无声。岸边的花草树木,仿佛都被春天的气息唤醒了,放出了嫩绿的新芽,或是开出了色彩缤纷的花朵。在这春江水暖的季节里,江南的山水风光被赋予了新的生机,它们屹立在江南这片土地上,阳光洒落在它们的身上,让它们更加璀璨而美丽。
鸭先知
那么,什么是“鸭先知”呢?它是指鸭子的行为能够预示天气的变化。在春季,鸭子们常常是最早感受到春天的到来。因为春天气温升高后,江河水面、湖泊等水域受到阳光照射后,表面温度会升高,这时鸭子就会在水域里游泳,而在寒冷的冬季,则很少看到鸭子在水中活动,只有在返程的鸟群中,会有一些晚返的鸭子才会随着天气变化而往来。一般来说,当气温逐渐升高到一定程度时,鸭子开始游泳的时间就越来越早。
由此可见,“鸭先知”并非迷信或神话,而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现象。当苏轼在他的诗中提到“春江水暖鸭先知”时,应该是在感受到这种现象后,引申出了一种有趣而美好的景象,表现了江南春天的安适宜人之美。
江南春天之美
江南春天的美,不止在于气温的温暖和自然界的生机勃勃,更在于那种与自然同在的人文景观和文化氛围。江南的小城镇和乡村,因为春天的花草树木和江河湖泊映衬下,变得更加和谐、美丽。而苏轼笔下的江城子正是一幅非常典型的江南水乡景象,熙熙攘攘的人群,婉约的小桥流水,古色古香的建筑,都给人一种温馨和惬意之感。而江南的文化氛围也是江南春天的一大特色,在这里人文景观和文化氛围相得益彰,赋予了江南春天以更加丰富和深刻的内涵。
结语
“春江水暖鸭先知”这句话,展示了苏轼玩世不恭、时时与自然对话的人生感悟,同时也体现了他对江南春天的纯真赞美。江南春天有其独特的美,风景在于人工和自然相融,江南人从中受到“淡泊、宁静”的气质熏陶,内心得到了真正的满足和慰藉。当我们在这个春天里漫步江南的小城镇和乡村,欣赏着春江水暖、鸭先知的美好景象,不妨也学一学苏轼,与自然对话,与人文景观对话,像一只鸟儿一样轻盈地飞翔,把握住生命中每一个美好的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