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吃葡萄的人,对阳光玫瑰这个品种一定不会陌生,曾经被誉为葡萄界的“爱马仕”,动辄每斤上百元的售价让普通消费者望而却步!但近几年,“旧时王谢堂前燕,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阳光玫瑰放下身段,在水果店和其它普通品种一起接受消费者的挑选。其价格也从最高时的200元左右,跌至目前的10?30元,甚至有些时间段已经跌破10元,曾经风光无限的“爱马仕葡萄”,是如何走下神坛的?
起底阳光玫瑰葡萄
在说起阳光葡萄玫瑰的价格时,我们有必要从它的起源说起。日本人在1980年代,通过将秋津葡萄和白南葡萄杂交,首次开发出了阳光玫瑰葡萄,当然,在日本被称为“马斯喀特(Shine Muscat)”葡萄。
由于阳光玫瑰葡萄不仅比大多数葡萄大,且具有厚实多汁的果皮,使其具有更长的保鲜时间。当地农民很快将阳光葡萄用于商业化生产,但由于只是在国内注册销售,并没有考虑品种的出口,也就是说并没有在国外注册保护。受阳光玫瑰葡萄优异品质和高昂的价格的驱动,很快就通过苗木进口和翻译大量日语资料,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阳光玫瑰就已经在我国和韩国等国遍地开花结果。
当日本意识到这个错误时,在2020年,日本出台了法律,禁止某些水果种子的出口,其中就包括阳光玫瑰,但站在阳光玫瑰推广和品牌保护的角度,实事求是的说,这项立法已经有点太晚了,因为阳光玫瑰在我国大面积种植已经成为事实。
在国内从风光无限到走下神坛
在品种引进之初,由于其口感品质和稀缺的资源,在国内售价也确实很高,一度每斤售价在两百元甚至更高。为何在短短数年就“泯然众人”了呢?是什么让阳光玫瑰价格“大跳水”
供应量逐年增加
我们都知道一个普遍的市场规律—“物以稀为贵”。从2010年首次引进我国,阳光葡萄玫瑰只在云南等地少量种植,2016年种植面积也仅为10.01万亩,再加上其良好的口感,在市场上供不应求,价格自然就高的离谱。
受此影响,各地果农争先恐后引进阳光玫瑰的栽培。据《2022年中国阳光葡萄产业数据分析报告》统计,截止2021年,我国阳光玫瑰的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惊人的31.21万亩,收获面积也达到了20.42万亩,在五年左右的时间,种植面积就翻了一番以上。随着供应量增加,价格自然也就逐渐回落。
品质逐年下降
在五年左右的时间里,阳光玫瑰的价格缩水至噶价格高峰期的十分之一,除了供求关系的推动外,品质下降则是另一大原因。引起品质下降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一是引种困难。阳光玫瑰之所以能在我国短时间内推开,得益于日本在品种保护方面的后知后觉。随着法律的健全,当前已经无法再引进苗木,国内只能通过嫁接来培育新苗,幼苗的纯度面临极大考验,如果幼苗不纯,特有的玫瑰香气就会消失,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的阳光玫瑰没有以前那么甜了的原因之一。
二是对栽培条件要求非常高。在日本,种植阳光玫瑰前,除了地域限制外,首先要对果园土壤进行全面改良。其次,在栽培过程中,除了保证充足的水肥供应外,对疏花疏果要求非常严格,通过消耗大量的人力(是普通葡萄种植的15倍)和牺牲产量(平均每亩产量只有3000斤左右)来达到甜度和果型标准。
例如:对于许多葡萄爱好者,都是通过日本的“晴王”葡萄(属于阳光玫瑰品种的一种)认识阳光玫瑰的。但在日本,并不是所有的阳光玫瑰葡萄都叫“晴王”,除了产地要求外(冈山),单个果重必须达到15克、甜度18以上,而且葡萄每穗的甜度差不能超过1度才能贴上“晴王”的标签。也就是说“晴王”并不代表品种,它是品牌的象征,清楚明了地告诉你,你在买什么。
而反观国内的阳光葡萄玫瑰市场,受利益驱动大面积种植,种植管理技术参层不齐不说,为了抢占市场,乱象繁生。在生产过程中随意使用膨大剂、催熟剂,过早采摘更是随处可见,也与日本详细而清晰的分级标准形成了鲜明对比…总之,根本没有人在意好不好吃,只在意它好不好卖。
总之,阳光玫瑰之所以曾被称为“葡萄爱马仕”,是源自于其独特的水土和精耕细作所带来的品质,如果失去了稀缺和品质的保证,走下神坛也是在所难免,对于果农而言,“增量”的同时还需“提质”,这才是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不二选择。
你买过阳光玫瑰葡萄吗?价格、口味怎么样?不妨在评论区告诉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