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辛德拉观世界
编辑|辛德拉观世界
韩剧将儒家文化与人物形象有机融合,尤其是“仁爱”“孝悌”精神得到了透彻的表现,使得传统文化与与社会实践形成了有效统一。作为影视剧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人物形象被赋予了典型的儒家精神,体现着儒文化带来的思想信念、价值观、行为规范以及思考、处事的方式,也因此具有了更大的人格魅力。
尊敬长辈、遵守伦常、对爱忠贞、极强的责任感与崇高的道德情操等多为韩剧男性人物皆有的品质,透露其追求美好的同时也彰显着普世的儒家哲学。
韩剧《请回答1988》以5个比邻而居的小家庭所组成的大家庭为背景,以多样化、多角度的方式着重体现着男性形象在“仁、义、礼、智”四方面的文化内涵,不仅传递着传统儒文化观念,也加入了全新理解下的演绎,将儒家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
生生不息的温情 — — “仁”
“ 仁”字在《论语》中共出现109次,可见其作为儒家思想核心的重要性。孔子强调“仁”即“爱人”,并以“仁者爱人”回答“何为仁”的问题。“仁者爱人”包括爱己、爱亲人、有差别的“泛爱众”以及爱万物。“仁者爱人”是儒文化对实现“仁”的要求,“爱人”便成为了儒文化在处理人际关系屮的信仰。
儒文化强调“爱”,要求人与人之间要以爱为上,和谐地相处。“爱”是属于人类的永恒命题,存在于父母与子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伴侣之间、朋友之间甚至与陌生人之间。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仁”对于实现儒家文化中的其他伦理观念有着基础性、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仁”也成为了韩剧用以彰显儒文化的强有力武器,具有张力的表现形式与表现内容使其在人物形象塑造中显得尤为突出。
在实践“仁”的过程中,“孝悌”也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方面。早在儒文化流行于韩国之前,韩国人便己崇尚孝道并一直将其作为普遍的传统美德。就连孔子也曾以“少连、大连,善居丧,三日不怠,三月不解,期悲哀,三年忧,东夷之子也。”(《礼记杂记下》)夸赞韩国先民对于“孝”的奉行。而后儒家文化的传入则加剧了韩国对“孝”文化的重视,使其成为了韩国社会中受到高度尊敬的品德。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也。”(《论语.学而》)“弟”通“悌”,意为“孝悌”是仁的根本。“孝”指的是家中晚辈对长辈、子女对父母的尊重与顺从,“弟”则是兄姊对弟妹的照顾引领、弟妹对兄姊的恭敬关爱。除此之外,“忠恕”也是“仁者爱人”的一部分。
简而言之,“仁”便是以孝悌为根本、超越血缘、由近及远、有差别的爱。在《请回答1988》中,笔者发现其男性形象主要以两种形式体现“仁”,分别为外冷内热式和奉献自我式。前者以崔武成、柳在明和金正焕为代表,主要特征为外在常给人以冷漠、严肃的感觉,内心却是火热真挚地爱着亲人、朋友;后者以成东日和金成均为代表,特征为外部行为常给人热情、友善的感觉,用行动和H语明确表达内心情感,甚至可以牺牲利益、奉献自我。
外冷内热式的仁爱
儒家多认为巧言令色者往往言行不一致,因此主张“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并逐渐成为道德忠厚的表现,但也易产生不善言辞、高冷的形象。加之处在典型东方高情境文化下,韩剧男性角色会产生考虑事件、人物竹后深M次含义的表现,在社交中遵守着一定的行为规范,保持着个人所意图足现的形象。
导致韩剧男性形象多言语较少且隐晦,举止小心翼翼甚至产生回避行为,本从给人刻板与冷淡的印象。那些没有说完的话、沉默的时刻,都成为了“冷”。A观众“说”完那些没说完的话,深究人物沉默的原因,弥补信息空内后,便可完成“热”的情感共享。崔武成木讷、柳在明严肃、金正焕高冷,看似三个人极度缺乏对于情绪的感知,但隐藏在其含蓄、内敛表象之下的,同样有着对亲人、爱人、朋友真挚的关爱,体现着“仁者静”(《论语.雍也》)。
作为-位单亲爸爸,崔武成显然还不能很细致地照顾崔泽,甚至要用手掌高度景水煮饭。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以不打扰、尊重的姿态去爱孩子,为了不让儿子苻输赢的负担,从不过问比赛也从不保留相关报道。以树立自身坚强的形象给儿子以支持和安全感,所以呈现了略显拘谨、沉默寡言、迟钝的人物形象。“刚毅、木油,近仁。”(《论语.子路》),意为刚毅、果敢、朴实、谨慎四种品德是接近仁的。在处之泰然、镇定自若的日常表象之下,紧张儿子生死时崔武成能刚毅地徒手敲开上锁柜子,确认儿子安全之后却又像往常一样平和谨慎地询问琐碎小事以掩盖内心的害怕。
以每日生活作为剧情发展脉络的《请回答1988》,前半部分以崔武成扫胡同的画面开启一天的叙述。默默为邻里清扫生活环境的行为虽引发了“豹子女士”的调侃,但可以看出崔武成这一人物木讷性格下对于邻里的仁爱。
为了保护珍珠的孩童世界,平日被邻里笑称为“石头”的崔武成,在圣诞节前连夜用冰块雕刻雪人作为礼物,甚至富有创造性地用棋子做了雪人的眼睛。对于爱情,极度内敛的崔武成从未用语言表白,却以朴实温暖的方式默默地体谅善英,默默地为其解决生活上的问题。最终,以一句简单而果敢有力的“善英啊,我们一起过吧”收获了爱情。表面木讷无趣的崔武成,虽从不将爱说出口,却也更真实地表露出他对于崔泽深沉的爱以及对他人的尊重。
教导主任的社会身份,使得本就以严厉态度来包装自己地位的柳在明,品得更为不可侵犯。然而除了崔武成,柳在明也会在清晨默默打扫胡同。在柳在明的教鞭以及训斥话语下,却是他为了家庭而放弃理想、为了支持妻子的事业而放弃个人时间、严格教子望其能有一技之长的苦衷与仁爱。
在抓到偷进影院的学生时,柳在明狠狠训斥了儿子东龙及涉事学生,却因为照顾善宇被寄予的深切期望而放过众人。剧中并未体现柳在明与崔泽的交集,但在明却会在崔泽面对重大比赛时特意问候武成情况如何。手里拎着犯错误的东龙,在画面呈现与情感表达上产生了极大的“冷”“热”对比反差:在明严格教育东龙甚至时而恐吓,毫不留情;在明关切地询问成武崔泽是否来电话通知比赛结果。
而且在崔泽疑似遭遇空难之时,他是除了在场的善宇一家外第一个赶去询问情况的邻居,体现在明对于邻里状态的关心与在意。柳在明对于孩子们的疼爱,还体现在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召开邻里会议,用长达三个小时的会议讨论出以笔记本做为孩子们的圣诞礼物,甚至还将珍珠对于圣诞老人的情结也当做一件大事处理。在派出所为德善一家解难时,虽又以教导主任的姿态强势出场,但却是负责任且诚心地为邻里讨公道。骂骂咧咧、严肃吓人的表象之下,实为认真、负责、远虑的深爱。
作为二儿子的金正焕虽表面孤冷,极度含蓄,害怕家人为自己担心而固执地维护着内心的自尊。因此,不管是在亲情还是在爱情里的他,都是不善于沟通的。父亲的失落、母亲的挣扎、兄长的聪慧、初恋的可爱都在他的眼里,但他选择将—切情绪隐藏。正焕拥抱崔泽与美兰拥抱正焕的动作如出一辙,笨拙、生疏却不乏温柔,生动体现了正焕有着和母亲一样的性格:深爱对方却不擅表达。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可见孔子认为“孝”不仅要有赡养的行为,更重要的是内心要对父母敬重。在母亲请求多沟通的时候,正焕由冷漠逐渐露出淡淡微笑说“知道了”,此时的他是柔软的、富有爱意的,是展露真实内心。在了解母亲进入难熬的更年期后,他用第二次婚礼弥补了母亲的缺憾,为她带来新阶段的希望与安全感,这是对母爱贴心的“孝”。
在父亲的兴趣、态度得不到家人认可而无法顺畅沟通时,正焕学着接受父亲的习惯,第一次回应父亲经典打招呼动作时的笨拙、局促与尴尬却让观众感受到了强烈的情感,这是对父爱含蓄的“孝”。“《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论语.为政》)为了帮哥哥圆梦偷偷选择当艰苦的空军,这是更为健硕的弟弟对不那么健康的兄长别样的“悌”。亲其亲,才能亲他人;敬其亲,才能敬他人。在爱情中的金正焕则体现着典型东方式的含蓄内敛,把情感都压抑在内心,甚至用整蛊的行为来表示关注。实际上,在高冷不屑的背后,正焕却会是在早上等德善上学、晚上等德善从读书室回来的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