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百科 > 百科

微信表情含义图解大全 100种微表情图解

作者:何同
2023-08-13 22:21
百科

微笑还是嘲讽 这个表情引发官司

太阳还是默许 这个表情引发官司

握手还是赞同 这个表情引发官司

网络聊天使用表情符号

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文字难以表达的情绪态度

但不当使用表情符号会导致消极结果

衍生出诸多法律问题

使用表情符号需谨慎

你想表达的未必是别人理解的

对于表明态度的关键信息

应尽量准确或者使用文字进行表达

我经常用这个微笑表情包,我觉得是善意的微笑

可我女儿说是什么嘲笑、冷笑,我也无语了!

网络梗变化最快,每个人都可以按自己理解的用

因为大概率是人以群分!

有谁笑的时候眼睛是不眯起来的

而是像这个表情一样直瞪瞪的?

不觉得只有在冷笑的时眼睛才会这样吗?

正常人都会觉得

这就是善意的微笑!

跟本意没关系

跟实际语境有关系!

近日,有这样一起劳动争议的官司引发网友关注。

事件:认为群里发的是“死亡微笑” 女子言语攻击被辞退

28岁的小刘,原本在上海一家教培机构工作,5年来,她一步步做到了运营高级专员。然而2022年7月的一天,她却突然被公司开除了。

小刘认为,公司辞退她时给她扣了一堆“帽子”,比如言语攻击他人以及霸凌下属。但教培机构说他们是接到了其他员工的投诉举报,并对此做了相应的调查。然而在小刘看来,这都是因为自己业绩突出,遭到了一些同事的妒忌。

教培机构则声称,他们对此事进行了两周半的调查,走访了小刘的下属以及周围的一些同事,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小刘确实在日常的工作中存在用言语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的不当行为,而且有不少员工反馈,确实感受到小刘有职场霸凌的情况。

小刘对公司开除的决定不服,认为是同事先在群里发送了“死亡微笑”的表情,嘲讽并激怒了她,她才会言语攻击。于是她向劳动仲裁部门申请仲裁。劳动仲裁部门裁定公司解除劳动合同合法。小刘不服,向法院提起诉讼。

法院:微笑表情不能单纯理解为嘲讽

员工言语行为确有不当

因为对公司开除的决定不服,小刘提起了仲裁及诉讼,结果一审败诉。

在二审开庭中,教培机构拿出了小刘在微信群中辱骂同事的记录。公司方认为,小刘在有客户在内的微信群里言语粗鲁,辱骂同事,严重损害公司形象,也违反了公司的规章制度。

在法庭上小刘也承认,自己的确有过一些过激的言辞,但是这不过是情绪的发泄,并不是辱骂。通过沟通,法官在庭上让小刘认识到自己的这些粗话属于不当言语,但面对法官,小刘解释说,自己会有这些言语,是因为在微信群里,同事先给她发了一个“死亡微笑”的表情,对她进行了嘲讽,故意激怒她。

小刘所说的“死亡微笑”表情是什么呢?就是微信表情符号中为首的第一个表情。

来自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的乔法官在庭审中表示,在她看来是一个正常的微笑表情,而在本案当事人看来,这个就是嘲讽,由此而引发了谩骂,显然,仅根据一个带有多种理解的微笑表情,并不能推定这个同事是在对小刘进行嘲讽和侮辱,然而,小刘的过激言语,却实实在在记录在案。

最终在法官的耐心解释下,小刘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也表达了悔改之意。在乔法官的努力下,双方达成调解协议,教培机构解除与小刘的劳动关系,考虑其目前的生活状况,同意给予小刘2万元的补助。

律师:不确定是否有特殊含义的表情符号尽量少用或不用

本案中,小刘将表情符号作为“呈堂证供”,是否合理?对此,北京声驰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刘伟律师表示,辱骂通常是指使用污言秽语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可以是文字形式,也可以是语言形式。本案中的“微笑表情”作为一种表情符号,并没有特定含义,且不同人有着不同理解,小刘认为该表情是对自己的辱骂和嘲讽,更多人则认为该表情在传达一种善意和友好。小刘将该表情作为同事辱骂自己的证据,不符合一般人的认知,缺乏合理性。

本案中,双方达成了调解协议。如未达成协议,那么表情符号作为证据,是否会影响最终的审判结果?

刘伟表示,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本案中,小刘认为同事向其发送“死亡微笑”表情进行辱骂在先,所以自己才会用过激言辞进行回骂。但是“微笑表情”作为证据并不能直接证明同事是在辱骂小刘,不能为小刘在群里使用过激言语提供理由。如果本案未能调解,小刘很可能面临败诉的风险。

事实上,近年来,表情符号、表情包成为“呈堂证供”的案例已屡见不鲜。比如,江西一男子在被要求成为其子借款事务的债务担保人时,回了“OK”的微信表情手势,后因借款人未偿还有关欠款,而被诉上法庭。

再如,在广东一起房屋租赁纠纷案中,承租方在租赁期满后面对出租方提出的加租意愿,既不表态继续承租,也不表态搬离案涉房屋,只回复了一个“太阳”的表情。后双方就该表情是否代表达成加租合意产生分歧,出租方起诉至法院,并据此主张承租方同意加租,得到了法院的支持。

这些表情符号是否能作为证据,法治网研究院注意到,从目前不同法院法官的判定中,存在着不同意见。

北京天驰君泰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郭政律师提出,表情符号、表情包的表意解读具有很强的个人或群体解读特点,很多表情符号、表情包没有一个统一的解读标准,都要以聊天相对双方、表达习惯、交易习惯、聊天内容等综合解读。

如何在网络上使用表情符号避免冲突?郭政提示,建议在涉及到自身利益、重大事项的文字对话中,采用准确的文字形式进行沟通、表达,明确作出意思表示,避免使用意义不明、容易引起歧义的表情符号、表情包,避免引发不必要的纠纷。

“表情符号可以使用,但应当区分聊天的对象和话题,如果在微信群中使用,则应格外注意,避免不合时宜。对于自己不确定是否有特殊含义的表情符号,则尽量不使用、少使用,避免造成误会。”刘伟说。

相关案例

微信回复“OK”表情 男子竟成被告

近日,男子因在微信上回复表情“OK”成为被告,引发关注。

报道称,2022年12月22日,郭某某在微信上与刘某云商量其子刘某伟借款的还款事宜,郭某某发微信消息要求刘某云成为其子刘某伟借款事务的债务担保人,对此消息刘某云于12月24日回了一个“OK”的微信表情手势。

后因借款人刘某伟并未偿还有关欠款,郭某某于今年1月6日将刘某伟(具有民事行为能力)和其父亲刘某云以逾期未归还债务为由,一同告上了法院,要求其承担本金159118.4元和利息7907.88元的还款责任。

法院审理过程中,刘某云对原告提出的其作为刘某伟债务担保人的事实提出异议,认为其回复“OK”微信表情手势是在两三天后,没有义务偿还款。

江西省定南县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刘某云对原告要求其作为被告刘某伟借款事务的债务担保人的微信消息回复“OK”微信表情手势,表明其同意作为此笔债务的担保人,其有义务在被告刘某伟逾期未偿还借款时承担借款偿还责任。

最终,双方同意达成调解协议:被告刘某云与被告刘某伟共同承担还款责任,并在约定期限内偿还原告郭某某相关借款。

>>评论

表情包通胀 『死亡微笑』怎么破

微信表情包里那个排第一位的微笑表情,相信很多人都用过。没想到上海一女子小刘因为不满这个表情竟引发了一起职场官司。

客观来说,小刘把微笑表情说成是“死亡微笑”,固然定性太严重了,直接说脏话也未免过激,但这个表情确实可以用来“阴阳怪气”“不怀好意”,倒也是事实。

其实这也不例外,网上早就有人问“微笑表情为什么不能乱用”,回答则是“在年轻人群体中,微笑表情被赋予了‘呵呵’的意思,代表了一种不屑、嘲讽、无语的含义,如果发送给别人,也许自己没有贬低的意思,但有可能会被人误解,导致沟通不顺利”。相信这个解释,大多数年轻人还是能认可的,关于微笑表情的讨论网上已经掀起过好几轮了。

当然,从法院的角度看,这个含义目前至少是模糊的,还不能像文字表达一样确凿无疑,所以没有支持小刘的诉求。这也能看出,表情包的“合法性”低于语言。小刘的同事发表情包并不能被法律认定为“嘲讽”,但小刘火力全开的文字,却被明确认定是“辱骂”。

这件事也说明,表情包也好,或是各类文字图片也罢,其含义如何流变,完全是由人们赋予的,这无关创始者的原意如何。相信微笑表情的创作者,起初根本没有“嘲讽”的意思,但在网民集体无意识的默契之下,意义就这么被创造出来了。

类似的情况在历史上也很常见。像大放厥词、眉来眼去、勾心斗角之类的成语,原本都是挺正向的词汇,但在长久的语言演化之中被赋予了贬义。谁要是按照这几个词本来的意思和别人说话,怕也免不了引发一场官司。

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一种表情包的通货膨胀:表情包的含义越来越丰富、多元,也在平添人们的社交禁忌。但这也没什么办法,谁让人类的社交情感本就是这么敏感纤细呢?表情包,当然也会进化并适配这样的人类思维。

>>揭秘

表情包火爆的背后

表情火爆的背后,往往是因为迎合了使用者的社会心理。早于微信,新浪微博也推出了引爆微博评论区的“摊手”表情。

网友们都知道,在“摊手”表情火爆之前,评论区使用频率最高的往往是“狗脸”的表情。

对比发现,火爆微信的表情和火爆微博的表情完全是不同的风格,一个很“热”,情绪感十足,一个很“冷”,面目冰凉。到底是什么导致了这种差异呢?这就要回归到微信和微博的定位了。微信主要是立足熟人社交,而微博更加开放,可以是熟人,可以是陌生人。

“狗脸”表情,代表的就是一种冷眼旁观的心理,静静地看着你,一本正经、故作镇静地调侃你,挖苦你,消遣你。微博大V的评论区,段子频出,说段子的最后配“狗脸”表情就显得很“相宜”。在用“狗眼”注视大V的时候,草根们会获得一种居高临下的满足感,这种虚幻的满足感弥足了现实中鸿沟般的身份差异,表情使用火爆的背后就是这种微妙心理。

再看这个摊手表情,和此表情契合的都是“那又怎样”“你奈我何”“我无所谓”这些冷冰冰的话,并且这些话一样也有种居高临下的感觉,和冰冷的“狗脸”背后折射出的是相同的心理。

把狗脸和摊手的表情做一个组合,就觉得没有什么违和感。

但把微信那些情绪丰富的表情和摊手表情组合,就显得很不吻合。

因为微信主要是一个熟人社交圈,聚合起来的也大多是跟自己身份地位差不太多的人,不能对谁居高临下,也不能对谁冷眼旁观,所以人们在微信上所做的印象管理和在微博上完全不同。

以上这两个使用频率很高的微信表情折射出的是社会底层的小人物虽然生活苦逼,却依然积极向上的精神气质。

再比如,那个一脸无辜的表情,契合了朋友圈中的“示弱”心理,以“示弱”和“无辜”的姿态来引起他人的关注和同情。

捂着脸“悲伤逆流成河”的表情,是人们夸张化自己的情绪时经常用到的表情,说了什么得罪人的话,配一个“捂脸哭”,以消解这份得罪,遇到了不顺心的事,配一个“捂脸哭”,以引起朋友们的共情。

总之,微信里火爆的表情都是非常情绪化的,而在微信生态里所做的印象管理是柔弱、乐观、好玩、有趣、搞怪、充满想象力,需要以此拉近和朋友们的距离,获得他们的关注。但在微博,没人在意情绪,所以只好冰冷地注视着微博里的世界。 综合法治日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