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一到
许多人都习惯在春节前
染一头帅气/漂亮的头发
好让自己成为聚会上最靓的仔/女
然而
也有不少爱惜健康的朋友担心
染发会给我们的身体造成危害
为了让大家在追求高颜值的路上
能同时兼顾到身体健康
今天九叔就来给大家挖一挖
染发有什么危害?
据《英国医学期刊》(BMJ)
2020发表的一项研究的数据显示
使用永久染发剂对大多数癌症并无影响
但染发剂的累积剂量
与基底细胞癌、部分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风险增加相关
这让不少人更加担心染发带来的伤害
那么,使用染发剂是否一定会致癌?
我们先从其成分看起
其中,网传的致癌物主要是
对苯二胺(PPDA)和过氧化氢(H2O2)
然而,国际癌症研究中心
早已将染发剂中这两种物质
归类为3级致癌物
也就是现有证据对人或动物的致癌性不明确、
没有明确致癌风险的物质
另外,上述的研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
其研究对象96%是欧洲白人女性
“无法体现不同种族或种族之间的异质性
在癌症风险和死亡率方面的差异”
(染发剂和癌症的研究风险数据)
不同的地区的人群
体内的基因、所处的环境
和使用的染发剂颜色(甚至深浅)都不一样
所以不能单看这个定论
目前医学界的主流看法是
频繁使用染发剂有潜在的诱发癌症风险
但具体到每一个人
情况又是不同的
广东省人民医院皮肤科王群主任也表示
虽然染发剂与癌症存在关联
但是这种关联是潜移默化和持续性的
不是说用了染发剂就会得癌症
换句话说
染发和致癌并不能直接划上等号
危害一:头发受损
永久性染发剂成分中含有的过氧化氢等
具有一定的腐蚀性
它会使头发的蛋白质变性和减少
从而导致头发的纤维断裂
失去原本的柔软和韧性
危害二:过敏反应
永久性染发剂中的对苯二胺
是一种常见的致敏物质
易使头皮出现红肿、刺痒、灼痛等症状
对于易过敏体质或有过敏史的人来说
如果不小心流到了身上
还可能会使皮肤起水疱
甚至发生化脓感染
危害三:重金属中毒
为了加强染色效果
市面上的染发剂一般会含有少量的铅
如果频繁染发
可能会造成慢性铅中毒
具体的表现有
染发的正确打开方式
1.选对染发剂
首先,要从正规渠道购买染发剂
不要选择不知名小作坊生产的染料
除了看保质期和生产许可证等基本信息外
还要着重查看产品的成分表
一旦发现染发剂成分有超出
《QB/T 1978-2004 染发剂》标准的用量
就果断跟它说拜拜吧!
至于市面上的植物染发剂
基本都不是纯植物或纯天然的
要想起到染发效果
还是离不开对苯二胺等化学物质
2.染发前做过敏检测
对于初次染发的朋友
特别是过敏体质人群
在染发前一定要做过敏检测
很简单!
在染头发之前
涂少量染发剂在手臂内侧或耳朵后面
观察2-3天的时间
没有过敏反应再染发
3.染发时避免直接接触头皮
染发剂直接接触头皮
容易造成头皮发痒,甚至是过敏反应
正确的做法是
染发的位置离头皮
至少要有1-2厘米的距离
4.染前不洗头、染后洗彻底
一般来说染发前1-2天不要洗头
因为头皮分泌的油脂
属于一种酸性物质
能中和染发剂中的碱性物质
对头皮起到保护作用
至于染完头发要彻底洗头
则是为了把残留的洗发剂给清洗掉
以免残留在头发上,伤害发质
5.控制频次
再喜欢染发的朋友
也要注意控制染发的频次
3个月内最多染1次头发
每年染发次数不超过2次
要特别说明的是
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染发
特别是以下人群
在家染发,除了更省钱外
基本没太大差别
当然,前提是
你的染发剂的质量和操作是过关的
叔在这给在家染发的朋友送份攻略
说完染发
可能还有朋友会问
叔只能说
处理得当就不危险
但如果处理不好
烫发也会给人体带来危害
限于篇幅
关于烫发的正确打开方式
九叔下次再给大伙儿讲
#清风计划##39健康超能团#
参考资料:
[1]Yin Zhang, Brenda M Birmann, Jiali Han. Personal use of permanent hair dyes and cancer risk and mortality in US women: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BMJ2020;370. doi: org/10.1136/bmj.m2942
[2]Eberle CE,Sandler DP,Taylor KW.Hair dye and chemical straightener use and breast cancer risk in a large US population of black and white women.Int J Cancer 2019;:.DOI:10.1002/ijc.32738
[3]胡磊,严睿 . 染发剂致癌?六大技巧避雷区. 大众健康. 2020, (3):108-109
[4]郎娜. 勿要忽略染发对健康的危害. 生活与健康. 2019, (2):16-17
[5]林峰,姜红,郑珲. 如何使用染发剂较为安全.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 2011,2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