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资讯 > 资讯

防灾减灾日是几月几日(1013国际减灾日手抄报内容文字)

作者:robots
2023-01-13 02:28
资讯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灾害形势愈加严峻。在这种背景下,通过开展“防灾减灾日”活动有利于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增强全社会灾害风险防范意识,普及灾害自救互救知识,推进我州综合减灾能力建设。

二、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我局高度重视,把开展“防灾减灾日”活动作为构建和谐社会、提高综合减灾能力的有效载体,及时召开“防灾减灾日活动”宣传布置会议,明确职责,落实专人,精心组织,周密部署“防灾减灾日”活动,力争使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同时,要求宣传活动参与人员严格执行消防和大型活动治安管理有关规定,确保“防灾减灾日”系列活动安全、顺利开展。

三、创新形式,重点突出。

5月7日至13日“防灾减灾宣传周”期间,我局以“弘扬防灾减灾文化,提高防灾减灾意识”为主题,围绕“四个一”为主要内容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防灾减灾系列宣传活动。一是组织全局职工观看灾难性影视作品,在广大职工中树立居安思危意识,弘扬抗灾救灾精神;二是在局LED屏播放防灾减灾宣传标语,门前和街道悬挂防灾减灾的宣传横幅,营造浓厚的防灾减灾宣传氛围;三是在“5〃12”宣传日,精心组织环境应急中心和环境监测站人员,在德令哈市奥运广场以悬挂横幅、展出展板、现场讲解等方式现场宣教环境防灾减灾知识,发放相关资料2000余份,受教群众千余人,在防灾减灾宣传中营造了浓厚活动氛围,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四、排查风险,消除隐患。

我局以“防灾减灾日”主题宣传周活动为契机,转发了省环保厅《青海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开展全省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综合检查专项行动的通知》,并下发了《关于做好环境应急演练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区从实际出发,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加强对辐射、尾矿库等风险隐患排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环境安全。同时,要求局属干部职工,对其科室、家庭、宿舍进行风险源进行排查与处置,从自我做起,为我州防灾减灾尽一份力。

五、持续推进,不断深化。

防灾减灾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做好防灾减灾工作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一如既往的引导全州人民关注身边的各类风险,提高防灾减灾意识,不断总结防灾减灾经验成果,积极参与防灾减灾和环境应急管理工作,共同努力建设繁荣、文明、和谐新海西。

防灾减灾日是几月几日(1013国际减灾日手抄报内容文字)

2021年国际减灾日主题是“构建灾害风险适应性和抗灾力”。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是由联合国大会于1989年确定的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三。200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改为每年10月13日为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简称“国际减灾日”。

2021年国际减灾日主题

自然灾害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严重影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威胁人类的生存。

确立国际减灾日的目的是唤起国际社会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视、敦促各地区和各国政府把减轻自然灾害作为工作计划的一部分。

并推动国家和国际社会采取各种措施以减轻各种灾害的影响。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地震、新闻出版广电、文化、教育、科技、卫生等部门,应当加强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公民的防震减灾意识,提高全社会的防震减灾能力。

每年5月12日国家防灾减灾日所在周为全省防震减灾宣传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应当指导、协助、督促有关单位开展防震减灾基本知识宣传、防灾技能训练和应急救援演练等工作。

2020年低碳日是2020年7月2日。

普及气候变化知识,宣传低碳发展理念和政策,鼓励公众参与,推动落实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任务,2012年9月1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退耕还林工作汇报,讨论通过《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规划(2013—2022年)》。会议决定自2013年起,将全国节能宣传周的第三天设立为“全国低碳日”。“全国低碳日”,旨在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适应气候变化和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

1989年,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将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三确定为“国际减灾日”,旨在唤起国际社会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视,敦促各国政府把减轻自然灾害列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在设立“国际减灾日”的同时,世界上许多国家也都设立本国的防灾减灾主题日,有针对性地推进本国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工作。如日本将每年的9月1日定为“防灾日”,8月30日到9月5日定为“防灾周”;韩国政府自1994年起将每年的5月25日定为“防灾日”;印度洋海啸以后,泰国和马来西亚将每年的12月26日确定为“国家防灾日”;2005年10月8日,巴基斯坦发生7.6级地震后,巴基斯坦政府将每年10月8日定为“地震纪念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