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特么穷吗?不见得吧!
它比许多世界发展中国家都富有。
马克龙之所以号召向全世界捐款,只不过是他表演功夫蛮好而己。艺术无国际,他也就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指不定他家里烧了圣母院,而通过募捐来的钱,又能建起两座圣母院了呢?这样的好事,谁都会巴不连得。最起码比起以前法国强大的时候,满世界去抢和掠夺,来得更高尚和文明些了!
试想一下,如果真能让全世界给巴黎圣母院捐钱,他马克龙和法国人都不用自己掏一个钱,就把圣母院重建了,那真的敢情好,既富裕了法国人,又干了一件功德千秋的大好事,指不定马克龙梦里都会笑出声来!
然后,法国人的优雅和浪漫,便真的能满世界弥漫开来,这一不偷、二不抢的,就这么干嚎一嗓子,就能来钱的好事,换作是谁,都不会错过。
何况马克龙这人,又当着法国人的总统,还是那么一个标准的奶油小生。
有钱的都去捐吧,圣母会记住你们的好的!
我也想捐,可我真的没钱。
就算我有钱,也只会捐给自己的国家,和我的同胞。而不去捐给这马克龙这个奶油小生。
大多数的人在人生的某些转折点都有可能一时沉沦,有的人能迅速走出来,有的人却一蹶不振。我们要有一颗勇敢的心 ,要用行动前进。
不要过分谴责自己,人性本堕落,只是我们需要在堕落中找到积极的方向。
要戒除不良嗜好。每天给自己安排一定的运动量,改变自己心性的。多出去走走,不要老是待在家里,尤其是一个人时,宅着会让自己压抑的紧。而走出去沾沾人气,心情会变得舒畅许多了。多向朋友求助。向朋友示弱不是一件丢人的事,反而会加深之间的友谊。
如今科技发展非常迅速,在互联网的时代使得现在的年轻人即使不出门,在家呆着也能有很好的娱乐方式,比如玩玩手机、电脑游戏又或者看一看电影等等。但是我发现一个人生活的时候,很容易会沉浸于这些娱乐,很难从中走出来。久而久之他们就会觉得生活非常堕落,虚度光阴。他们开始时总会尝试着逃离这样的生活,但总是以失败告终,进入一个颓废的死循环当中。
那些想改变自己生活中颓废状态的人,总会在改善生活状态后不久又重新回归到堕落的状态,可能是因为他们自己没有恒心,导致自己改变生活失败,使得他们觉得很失败而产生的自卑感。但是我个人觉得他们可能只是还没有找到合适他们的改变的方式罢了,并不都是他们没有恒心造成的。如果想改变自己堕落的状态,要多与积极乐观的人交流,情绪就会被积极乐观的人所影响到,他们会从交流的过程当中相互学习,相互鼓励。所以他们会很自然而然的从情绪当中散发出一种生活中的正能量,促使自己改变生活的堕落状态。
给自己培养一个兴趣爱好,这个爱好极有可能陪伴你一生,对于那些你喜欢的事坚持做了几个月,然后放弃了这种不能称之为爱好。如果想改变堕落的生活状态,就得尽可能的给自己培养一个兴趣爱好。这些爱好可以是看书、写作、唱歌或者是其他的活动,只要能够让你即使自己在一个人做的时候,也感觉能够融入到这件事当中,能够让你感觉到无比的充实,没有太多的孤独感,没有虚度光阴的感叹,做这些事的时候还能让你有一些成就感。一旦你进入这种状态的时候,即使你一个人的时候,也很难让你进入堕落的感觉。
我们还要给自己一些目标,给自己一些计划。一个人如果没有生活的目标,生活找不到方向,就会像在人生的大海中找不到前进的方向,就很容易就进入一种得过且过的生活状态。如果一个人对自己有设立一个目标,那么它很容易就知道自己该往这个目标走,自己应该要为这个目标付出什么样的努力。他可以用最短的时间去找到自己应该要为自己目标做什么事的方向。她每天为自己的目标付出一点努力,那么他就很少会往堕落的生活方式去想。如果光有目标,没有合理的计划也是不行的。如果光有目标没有合理规划,就很容易出现半途而废的现象。一旦有了目标,并且为这个目标做出一个合理的计划。如果为这个目标做出了努力过程中,发现有些地方做得不到位或者不够好的时候,能够让自己尽快的去反思总结。目前需要切合我们自身的实际,不可以太过于远大,而察觉不到自己进步,这样很容易会让自己遗忘目标,失去追求目标的动力。
再自己多一些学习的时间
如果一个人没有花费一些时间进行自我学习,充电。那么他是很难进步或者很有可能会退步。当然学习有时候也可以进一步的了解自己,同时可以让自己多一些生活中遇到问题的解决思路。如果你能够用自己的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那么很容易会给自己的生活带来很大的成就感。而不会一味的认为自己不如他人而产生一些自卑感和产生的一种对生活堕落的想法。学习不一定能够给你带来一些经济效益,但是我确信它能够让你内心更加充实,更加安定,对生活更有追求。
我真的挺希望一个人生活的时候,千万别再堕落与努力改变生活的循环状态中,这样不仅会白白虚度光阴,而且还会让你对这个世界产生了强烈的逃避心理,自卑心理。当然这些建议可能不一定适合每一个人,但是我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够去寻找适合自己的摆脱堕落状态,进而彻底地改变自己生活方式,让自己的生活更加美好。
以前是真的穷,但也有少数源国道、省道及铁路线的村庄相对富裕的。现在有好的政策扶持,整体脱了贫。但最重要的是要有好的办法继续跟进,让大家不返贫。但最重要的是治贫先治愚。
推荐这里吧
西河村位于四川凉山金阳县,这是一座完全被大山包围的小村子。五十年前外界称其为“麻风村”,现为西河村,多年过去当年的病人早已康复,然而由于世俗偏见、歧视,以及深处交通闭塞的凉山深处,当地依旧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摄影:毕利新(网名:雾竹)|来源:去驴行】
2008年,西河村建了一所小学,学校共有2间教室。由于海拔较高,从山下往山上看,学校如同在云端之上。
学校有操场一个,操场上有一台用了许多年的兵乓球桌和篮球架,这是学生乃至整个西河村唯一的娱乐场所。
2010年王先玉夫妇听说西河村没有老师,这对志愿者夫妇便跋山涉水来到村子担任老师。在简陋的教师宿舍里,王先玉和丈夫、女儿一住就是好几年。
当时学校共有34名学生,两间教室分别是1年级和3年级。随着王先玉夫妇的到来,村里的孩子开始学会说普通话,写汉字。
夫妻俩工资不高,但为了孩子的教育,经常组织课外活动,每个学期还会定时发放奖学金给孩子。只要是能够帮助孩子的学习,夫妻俩什么方法都愿意去尝试。
如果说知识是一颗种子,那么希望就是浇灌成长的能量。老师不仅带来了知识,也在生活、思想上改变着孩子以及间接影响着孩子们的父母。
在孩子眼中,王老师不仅教授他们知识,还教会了他们勇气以及对山外面的世界憧憬。知识改变命运,在这里并不是一句名言,而是确实在发生着。
孩子小学毕业后,有的在好心人的捐助下得以继续学习。孩子的命运不再一辈子在土地上找着土豆,女孩不再十几岁就下嫁出去。贫困、陋习或许还在,但希望的种子早已扎根在这座深山小村里。
王先玉夫妇能做的就是把村子里的孩子,一个个都送到学校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孩子走出大山。西河村的未来还在孩子们身上,但孩子的未来还需要多方关注和帮助。
看过一个纪录片,叫做《最后的棒棒》,里面导演何苦亲自去当了一名棒棒,对重庆不少棒棒做了近距离的观察,还拜一个老棒棒老黄为师,而故事发生在14年。纪录片里有几个棒棒很穷,让我印象深刻,真像鲁迅先生说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这部纪录片非常非常好,非常非常真实,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看过纪录片的很多人说,当自己不努力,偷懒,迷茫的时候,就去看看这部纪录片。
首先就是一个叫河南的棒棒,因为他来自河南,所以大家都叫他河南,他小时候家境就特别不好,后来来到重庆做棒棒,一做就是十七年,他的腿脚不好,因为一条腿被小混混挑断了脚筋。
他跟很多棒棒住在一个叫自力巷的地方,是一片危楼,本来二十年前就该拆迁了,不知道为什么支撑到14年。看看这住宿条件。还好房租比较便宜,一个月六十,就算这样,河南照样欠了九个月房租没交,还好二房东大石也是个棒棒,是个大好人,不忍心逼他。
这条自力巷一路之隔就是繁华的解放碑步行街。导演何苦说,跨过一条街,就像跨过了七十年。
这个河南,以前做棒棒,后来他觉得做棒棒不好,太低端,就去街头的大排档打零工。每天老板管一顿饭,工钱也少得可怜,只有55元。大排档的老板嫌他吃得多,跟他产生了争执。不过河南饭量确实挺大,都是端着锅吃。
因为河南太能吃,老板单方面把工钱降到了40元。这让河南一直耿耿于怀,后来矛盾终于爆发。有一天河南没吃老板的饭,就想吃两个鸡蛋,老板就出言讥讽,说他还想点菜吃呢。这句话把河南激怒了,于是把老板炒了鱿鱼,自己也回到了这个自力巷的小窝棚里天天躺着看报纸。
没有工作就没有收入来源,天天饿肚子了。以前打工还有吃有喝,现在一天只能吃一顿饭。而这顿饭还不是自己花钱买的。是住在这栋危楼里的另一个棒棒老甘帮他带回来的,因为老甘在夜市打工,把夜市剩下的稀饭经常都带回来半桶,这就是河南辞职以后的食物来源。
就算已经到这种程度了,河南还没有心思去找一份工作养活自己,因为他有自己新的计划,那就是赌钱,斗地主。即使自己身上只剩下七块钱了。
河南为了打牌,还先后跟导演借了600块钱,他还嫌少,借的时候张口就是2000。当然,河南的靠打牌谋生的计划很快就失败了。作为一名赌徒,这是必然的事。
每当这时候,河南就只好又乖乖的回到他在自力巷的窝棚,看看报纸,关注一下国际国内的大事,仍旧是每天只有一顿饭,老甘带回来。
过年以后,老甘嫌夜市老板给的40元工资太低,干的活又太多,也把老板炒了鱿鱼。因此,河南连这每天一顿的稀饭也没有了。
导演实在看不下去了。就催促他找工作。他说他离不开他的朋友圈,也就是他的牌友们。于是导演就现场让他验证,一个一个给牌友们打电话,说要借钱,说自己穷的没饭吃了。结果被牌友们一个个拒绝了。
河南为什么没出去找事情做呢?至少先养活自己啊,但是他自有一套他自己的看法,他觉得斗地主来钱快。
后来,可能是在导演的帮助下,他终于在一家小工厂找到了一份勤杂工,在工厂老板的要求下,他也不再打牌,但是后来因为没有身份证,他又一次失业了。这次失业他消失了很久,二房东大石找他要房租,也找不到人。
再后来,他终于又出现在自力巷,还是在那个他嘴中抠门的大排档老板那里打工。但是不知道是不是摄像机的缘故,老板说,能吃就能干,因为能吃,还成了街边一景,吸引顾客。
纪录片里的棒棒有好几个是单身,孤零零一个人,在哪里打工,哪里就是家,虽然自力巷他们住的那座危楼,破烂的不像一个家,只能遮风挡雨而已。
老甘也是其中的一员。而他的老家,也好不到哪里去。一座土房子,常年没人住,堂屋的地都被耗子钻出大坑来了。
他在重庆市区做棒棒,老家没有翻修过,还是一座像几十年前一样的老土房。
他唯一的爱好就是看影碟,一部白娘子看了几百遍了,这是他唯一的精神食粮。
他年轻时发过愿,到重庆出人头地,回来要娶村里大队长的女儿为妻。然而,现,他没有出人头地,却嫌大队长的女儿太老了。
这只是穷苦的棒棒大军里的两个,不知道他们是不是最后的棒棒,但是,他们是生活在最底层的人。
图片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