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森堡是卢森堡的大公国,是西欧一个很小的内陆国家。西,北与比利时接壤,东与德国接壤,南与法国接壤。它的首都卢森堡市是欧盟的四个正式首都之一 (与布鲁塞尔,法兰克福和史特拉斯堡一起),面积为2586平方公里(998平方英里),是欧洲最小的主权国家之一。2019年,卢森堡人口为613,894,这使其成为欧洲人口最少的国家之一,但也是欧洲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卢森堡的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银行,钢铁和工业部门。人均GDP超过11万美元,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
业务银行业务是卢森堡经济中最大的部门。在2017年全球金融中心指数中,卢森堡被评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金融中心第18位,在欧洲排名第三,仅次于伦敦和苏黎世。该国专门从事跨境基金管理商业。由于卢森堡的国内市场相对较小,该国的金融中心主要是国际中心。
卢森堡的钢铁工业举世闻名。当然,卢森堡境内铁矿资源非常丰富,铁储量约有2.7亿吨。只是卢森堡并没有纯粹卖铁矿资源,那是赚不了多少钱,还受制于人。别看卢森堡只是小国,却拥有世界最大的钢铁企业米塔尔集团,这个企业的钢产量竟然占了全世界钢产量的8%。卢森堡的人均钢铁产量居世界第一,遍地都是钢铁生产企业,可是卢森堡的环境保护非常好,这也是个森林之国。
卢森堡政府的政策促进了卢森堡作为视听和通信中心的发展。卢森堡广播电台是欧洲主要的私人广播和电视广播公司。由政府支持的卢森堡卫星公司“Sociétéeuropéennedes satellites”(SES)成立于1986年,目的是安装和运营用于在整个欧洲传输电视节目的卫星电信系统。第一个SES AstraAriane Rocket于1988年12月发射了16通道的RCA 4000 Astra 1A卫星。按收入计算,SES目前是全球最大的卫星服务公司。
旅游业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约占GDP的8.3%,雇用约25,000人,占劳动人口的11.7%。尽管当前存在危机,卢森堡仍然每年接待超过90万名游客
阿根廷的人均GDP至2018年仅11652美元,比2017年还降低了3000多美元,在国际上阿根廷的经济发展水平属于中等,与欧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如今的欧美尚且有不少贫困人口,更何况是阿根廷呢。
说起来也挺矛盾的,一方面阿根廷1905年就颁布了《扫盲法令》,早就实现了免费的教育医疗;另一方面这个曾经的全球著名富国如今有32%的人口处于贫困线以下,6.7%属于极度贫困群体,在阿根廷一半以上的家庭中至少有一人日常供给无法满足。虽说如今在世界上并不算亮眼,然而在当年,阿根廷经济却曾盛极一时。20世纪初的阿根廷因为农牧业与工矿业的兴盛,被称作“南美洲的美利坚”,顶峰时期成为全球第七大经济体。由于高度富庶,那时候的阿根廷成为欧洲移民纷至沓来的乐土,也因此阿根廷成为了拉丁美洲白人比例最高的国度。
不过随着时间推移,阿根廷严重依赖农牧矿业而忽视制造业的经济弊端越来越凸显,加上国际市场的收缩以及阿根廷内部不断发生不定,原本耀目的阿根廷经济逐渐黯淡,发展乏力。20世纪80年代,阿根廷经济因为债务危机陷入了自由落体式的衰退,90年代好不容易有所起色后没多久,却又受到巴西金融动荡等冲击再次跌落。此后持续至今,阿根廷比索不断贬值、物价与失业率却不断攀升。阿根廷经济中制造业等实体经济的比重原本就低,在国际上也缺乏竞争力,如此一来更是雪上加霜,阿根廷的贫困人口不断增加。根据阿根廷的标准,一般一个有两个大人两个孩子的家庭,每个月最低生活费用是620美元,处于这一标准之下都算是贫困人口,而阿根廷最低的工资标准是每个月280美元。虽说阿根廷并非发达国家,可其物价水平却并不比发达国家低,尤其近年来物价飞涨的同时阿根廷人手里的比索却不停贬值,生活成本越来越高,使得阿根廷贫困人口也越来越多。
有个最明显的例子,作为全球闻名的乳畜业强国,阿根廷的畜牧业产品产量丰富,然而如今在阿根廷,牛奶的价格已经几乎逼近汽油的价格,实在是有些讽刺。说起来阿根廷资源非常丰富,油气、煤炭、铁矿等各种矿产储量颇多,全境45%是森林三分之一是草原,还有大片的肥沃耕地,辽阔的东部海域也有充足的渔业资源。然而直到如今这个拉美第三大经济体,工业在经济中的比重不足20%,出口产品中除了组装的汽车与钢铁,其他几乎都是农产品与矿产。
阿根廷农牧业非常发达,而高效率农业也并不能提供充足的工作机会。虽然阿根廷的经济总量不算太低,人均GDP也还凑合,可在其内部分化非常严重。多年来阿根廷贫困人口非但没有减少反而不停增加。说到底,阿根廷经济的问题并非总量问题,而是结构与分配的问题,当初阿根廷不顾实际金融自由,大量外资涌入的确让其风光一时,然而潮水褪去后只有阿根廷独自面对一地鸡毛。
人均GDP6000美元以下属于低收入发展中国家
人均GDP6000美元-12000美元属于中等收入发展中国家
人均GDP超过12000美元迈入高收入发展中国家
人均GDP15000美元-25000美元迈入初级发达国家
人均GDP25000美元-35000美元迈入中等发达国家
人均GDP超过35000美元以上迈入高度发达国家
世界银行公布的1995年全球GDP为30.6308万亿美元,而当时日本的GDP为5.3339万亿美元,美国的GDP(国内生产总值)为7.664万亿美元。
这就是说在1995年日本的GDP占全球比重为17.41%,美国GDP占全球比重为25.02%,美日合计约为全球GDP的42.43%。
当时(1995年),中国GDP约为0.73687万亿美元,占全球GDP的比例为2.4%。
到了最近的2017年,美国GDP达到了19.39万亿美元,日本的GDP为4.8845万亿美元(最近几十年日本的GDP按照美元计算都在5万亿美元上下波动,个别年份达到6万亿美元)。
而2017年全球GDP约为81万亿美元,这样美国GDP占全球比重为23.938%,日本占全球GDP的份额为6.03%,美日合计占全球的份额约为29.969%。
而去年中国GDP按照美元计算约为12.25万亿美元(去年美元兑人民币平均汇率为6.7518),占全球的份额为15.123%。
最后,在看看20多年来全球GDP增长了多少——164.44%;同期美国GDP增长了153%,所以美国GDP占全球的略微下降了;中国GDP增长了1562.44%,所以中国GDP占全球比重由2.4%上升到了15.123%。
日本GDP总额还略有下降,占全球份额也由17.41%下降到了6.03%。
近一段时间以来,由于全球通货膨胀加剧以及美联储不断的加息导致日元疯狂的贬值,算上去人均GDP都已经低于韩国了。
人们过去有说失去了20年,也就是说日本过去20年发展得比较缓慢,然后又有一些吹日本精日本的人。他们说日本经济其实并没有那么差,而是日本人赚了钱以后把钱都投资到海外去了,他们投资海外的钱产生的在海外的GDP,产生的经济效益远高于在日本本土的经济增长。
甚至有人说日本人的财富在海外还有几个日本。
然而相关的权威媒体在海外找遍了日本人的财富,也没有发现日本人的财富究竟增值了多少。
原来这些富豪寡头们赚了钱以后怕被缴税,怕被各个人员杀猪,所以他们就淘到了那些税收比较低,对于他们这些人的生活条件比较好比较安全的地方去了。
或许有很大一部分人到了美国就移民美国了,所以到了美国的日本人,你看不到日本人,因为他们的国籍已经成了美国籍了。还有一部分人到了欧洲去了。
当然日本人也会像俄国人一样,他们到海外去成为寡头之后也害怕会受到美国英国等人的所谓的制裁,所以他们这些钱以及身份国籍都变化的让人找不到北了。
所以虽然说或许日本裔的人员财富还比较可观,他们在海外。然而这些人并不是能够听从日本政府号令的那些人。他们的财富也不能再算作是日本的财富了。所以这些人的个人财富对于衡量日本人的富裕水平衡量日本人整个日本,国的经济水平来说,基本上意义不大。#在头条看世界##跟着头条看世界##策划##经济##正能量##杭州头条##我在头条搞创作##分享你的今日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