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资讯 > 资讯

好逸恶劳是什么意思 好逸恶劳比喻什么

作者:陈阳
2023-08-11 08:06
资讯

走在美国繁华的纽约、华盛顿,总会发现一道与这个城市格格不入的风景——一些衣衫褴褛的人,或可以称他们为“乞丐”。

乞丐何处都有,时至今日中国也还有极少数乞丐。而在曾被视为“天堂”的美国,这些乞丐是什么样子的呢?曾经有人这样评价过美国乞丐:

“在美国千万别帮乞丐,帮他们是助纣为虐。”

至于原因,还得从美国政府对乞丐的态度说起。

在美国,乞丐还有个别名,叫“流浪汉”。所谓流浪汉,即无家可归的人。而美国这些流浪汉,其实有“家”。

不难发现,无论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流浪乞讨的现象屡见不鲜。而美国号称“自由”的国度,对流浪汉的包容性极高,帮扶力度也大。2007年,美国政府为流浪者提出了“十年计划”。

这一计划,旨在为流浪者提供一个“家”。也就是这一年,美国相继为流浪者建立了4万个住房。

这个住房类似于“单间公寓”,里面有基本的家具——床、洗衣机、烤箱、洗碗机等等,完全能让一个人生活。除了这些,美国还设置了大量的收容所,让这些流浪汉有可以居住的地方。

有“家”,有收容所,还有来自民间的力量。

许多非政府组织、个人,也会主动帮助流浪者。这里面包括为流浪儿童提供庇护所的慈善组织、为流浪者提供无偿服务的律师、为破产的家庭提供帮助拍摄流浪者故事的摄影师等等。

然而这样,美国街头依旧有不少流浪汉。而这些流浪汉,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自然是“主动乞讨型”。这类人,多是不愿意受到主流社会的束缚。

若是走在纽约、华盛顿这类大都市的地铁口,往往就能瞧见这类人的身影,他们背着吉他,在地铁口旁若无人的自弹自唱。不在乎路过的人会不会停留、也不在意帽子里是否有钱进账,只要能混个温饱,就无所谓了。

自然,除了唱歌之外,也有靠其他手艺赚钱的。诸如表演魔术、折纸帽子,这点与中国古代的“卖艺人”十分相似。

时至今日,中国街头依旧能见到“卖艺人”。只是与传统卖艺不同,此时已然融入了不少现代元素。若是近代之前,便能看到三两人在街头表演杂耍、在酒楼卖唱,这种需要一定技能的乞讨方式,都算的上“主动乞讨型”。

而在“主动乞讨型”里面,还有一类特殊的乞讨方式——政治乞讨。不同于传统的乞讨,这类乞讨者多会打上特殊标语,表明其政治立场,然后在面前放上一个帽子、杯子,供他人放钱。

这第二类乞讨是“被动乞讨型”,这类人,多半是被逼无奈才走向街头。在《幸福来敲门》的电影中,主人公因破产,就成了“被迫乞讨”。

不难发现,美国人破产的概率很高,这点与中国几乎完全相反。从表面看,这是美国国人不爱攒钱导致。在全世界,几乎没有一个国家能如中国人一般爱攒钱,或是受“居安思危”的影响,中国人总会未雨绸缪。

就以这次疫情为例,中国鲜少听到有人破产吃不起饭的事,而美国却截然相反,出现了大批破产家庭。然而不爱存钱仅仅只是“破产”的表面因素,更重要的还是昂贵的医疗、依赖信用卡生活。

糟糕的财务,再加上一场大病,就足以击垮美国大多数普通民众的家庭。破产的家庭,有些人靠着政府救助金生活、有些则走向了街头,成了流浪汉。与传统的流浪汉不同,他们不会乞讨,只是暂时找一个寄生之所。

而在这些人当中,实在没有找到工作、栖身之所的人,其实也会乞讨。只是他们一般会坐在公园的长凳上,身边有一个推车,里面就放着全部的家当,顺便加一个“帮助我”之类的小纸板。

然后,就躺在旁边亦或喂喂鸽子,似乎并不将生活放在心上,即便别人给了钱,往往也只会说句“谢谢”。

第三类乞丐类型自然是“刻意乞讨型”,这类与中国传统乞丐十分相似。相较于前面那些的随遇而安,这类人对钱的需求更加急迫。

稍好一点,他们只是举着牌子在大街上找人要钱、食物、香烟。不好一点,他们就会以各种借口跟路边人搭讪,找人要钱、食物。若是行人没有反应,又会寻找下一个目标。

除了以上三类乞丐之外,其实也有些特殊情况,诸如“职业化乞丐”、“组织化乞丐”等。所谓职业化,即以乞讨为生。

不管是美国、中国,亦或其他国度,其实都能见到这类乞讨者。上述所说的“刻意乞讨型”其实也可以称之为“职业化乞丐”,这类人的知识水平低、收入低,部分人还有好逸恶劳的毛病,以至成了“专职乞丐”。

至于“组织化乞丐”,就是乞丐形成了一个集体。这点在中国之前倒是常见,美国鲜少有这种情况。

虽说美国流浪汉这么多,种类这么杂,但总结起来就两点原因:没钱、没住的地方,最后走向了上街乞讨的路。

针对于此,美国也算尽了力。没住的地方,就整了一个“十年计划”,为流浪汉建能住的房子;没钱,政府每月又会提供救助金。似乎,各种福利政策还挺人性化。有了这些帮助,流浪汉看似也能混个温饱。

难道这就是美国人说帮乞丐是助纣为虐的原因?毕竟有这么好的福利,帮助流浪汉似乎也有点“助长好逸恶劳”的意思。然而这并不是真正原因,其实这句话针对的也不是所有的美国乞丐,而是有特定的人群。

在中国,不少人也会说“帮乞丐就是助长不良风气”。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职业化乞丐”、“组织化乞丐”寒了普通人的心。

有不少乞丐身体健康、四肢健全,打着乞讨的名义,过着富人的生活。人前衣衫褴褛、人后豪车别墅,这样的新闻渐渐让人们丧失了对乞丐的信任。以至路过者,多会说一句“骗人的,别信。”

中国有骗子乞丐,美国自然也有不值得帮助的乞丐,这类乞丐多有吸毒、酗酒、赌博等陋习。尤其是毒品,几乎成了美国社会的痼疾。

不同于中国坚决打击“吸毒贩毒”,美国社会对禁毒这件事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甚至有不少人认为吸毒不能用法律手段强行禁止,这是个“自由”的国度,吸毒也应该自由,为此美国甚至为瘾君子开放了专门的吸毒场所。

要知道瘾君子身体、精神几乎都有问题,自然与家人难以相处,久而久之家庭分裂就成了必然。由此,瘾君子没工作、没经济来源,自然就走上了乞讨的路。

除瘾君子之外,酗酒、赌博亦是如此。这类人乞讨,不同于之前所述的那些人,他们的目的性更强,需求更高,也更加暴力。当他们将手伸向行人时,就意味着必须达到“要钱”的目的。

搜索“美国乞丐伤人”这个关键词,就会发现类似事件的关键词,往往都有“酗酒、赌博、瘾君子”。

甚至在美国街头还发生过如下的一些事,诸如路过好心人为乞丐送毯子、食物,意外被抢等,这几乎是屡见不鲜的事情。更有甚者,乞丐当街行凶,只因路人不给一元钱。对于这些人,帮他们不就等于助纣为虐?

同情弱者、可怜弱者,是人类的天性。路过乞丐旁,随意给一些钱,看起来也算全了尽善的心。可对于这类乞丐,钱真的能解决问题?答案是否定的。

这一问题的根源,始终与美国政府相关。对于流浪者的态度,美国当局其实也发生过几次重大变化。

起初,对于涌入城市的流浪者,当局者不管不顾,只要这些人在城市不闹事,彼此也就相安无事。渐渐,城市的流浪者渐渐增多,犯罪率稳步向上涨,当局者开始想办法。与此时所见的“建房、给予救助金”不同,彼时美国不少地方采取的是“强压政策”。

所谓强压,即限制乞讨者行乞的范围,甚至部分城市必须获得“乞讨证”,才能持证上岗。这种方式,并未堵住流浪汉人数上涨。

接着,美国政府又采取“堵不如疏”的方式,颁布了大量的福利政策,诸如前面提到的“十年计划”,以及各地民间组织相继投入到帮助流浪汉的队伍中。

这一方法,起初尚能奏效,渐渐也就没了效果。流浪汉不去收容所、不住“单身公寓”,领着政府的救助金,得过且过的在街头流浪。再加上“酗酒、毒品、赌博”等因素,整个城市依旧有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蜷缩在公园、坐在街头的流浪汉。

这种先堵后疏的方法,与中国几乎完全不同。中国向来反对“不劳而获”,讲究自力更生。所以中国没有所谓的“救助金”,更没有为流浪汉建立的“单身公寓”。对于乞丐,中国采取的“根治的解决方案”。

政府采取行政手段、社会各界联动配合,帮助流浪汉找工作、安排住处,实在没有劳动力的,政府也会给予生活保障。而对于好逸恶劳的乞丐,政府以“自愿、无偿、依法”三大原则,实行规劝。

而对这类人,中国百姓往往都会多一个心眼。

反观美国,就完全不一样。其实从根本上,美国乞丐就算不上传统意义的乞丐。在中国人眼中,乞丐应该衣衫褴褛、身负残疾,这样会博得更多人同情,而美国有不少乞丐衣着光鲜(也许那套就是乞丐最好的衣服),保持着绝对的平等。

这是一个“自由”的国度,以至酗酒、吸毒、赌博,都会被视为乞讨的合理理由。而对于美国人来说,寻求的是自由的灵魂。

对于多数乞讨者来说,填饱肚子那几乎不成问题。除了每个月的救济日之外,一些福利机构也会发放零食。除了极少数以乞讨为乐趣之外,多数都有别样的需求,要酒、要钱、要烟,这些福利机构都不能领到。

帮这类人,也就成了助纣为虐。

其实不难发现,美国对于流浪汉的态度并未抱着“俯视弱者”的态度,而是以一种平等的态度来管理。

除了上述这类不能帮、不该帮的乞丐之外,其余流浪汉总会在某一方面展现出别样的人性光辉。诸如前面提到的“卖艺乞丐”,在美国街头这类乞丐其实并不少见,行人也乐于与之打交道。

流浪汉唱歌、折帽子、表演魔术,通过这类手段获得的钱,是他们的应得的。又诸如那些常年在某一个地方,带着全部家当不哀怨、不主动,以安静的姿态迎来送往每一个人,行人给了钱,道声“谢谢”,不给,也无所谓。

这些,都不会让人瞧不起。

没人会评价这些人无所事事、游手好闲、好逸恶劳,只会用平等的眼光看待,觉得这是一种人生选择。因此,美国民间才会出现大量的组织,去帮助这些人,甚至有律师专门维护乞丐的权益。

但有两类情况,是绝对无法容忍的事情。其一是流浪儿童,在美国几乎看不到孩子乞讨,在法律的严苛保护下,孩子的基本权益得到了极大保护。一旦有孩子在街上流浪,政府不仅会管,还会查清流浪的原因,酌情进行处理。

另一类就是上述所说因酗酒、吸毒、赌博等流浪的乞丐,这类人一般都不会得到平民帮助,以至有了“帮他们就是助纣为虐”的说法。

除此之外,在美国见到的多数流浪汉,都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