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不想回答这个问题,因为题目的内容就是错得一塌糊涂,但是,为了避免更多的人被误导,所以还是简单回答一下,以正视听!
首先,我国的本科毕业生远未达到数千万人这个吓死人的级别,所以,你的立论基础就是错误的。根据官方的统计数据,2018年,全国高等学校的毕业生总数为820万人,连1千万都还没有达到,而且这个数据还是包括大专生在内的,所以,每年数千万本科生的说法,错得离谱。2010年到2018年的高校毕业生人数,也不过才6500万人左右,这个数量与中国14亿人口的总量相比,还很小。
另外,不妨看看前几年的数据,我国实行高校扩招以来,高等院校的毕业生实现了快速增长。要知道,在2001年,我国高校的毕业生也仅仅才为114万人,通过高校改革和扩招,才实现了高等教育的更普及化,也才使得高校毕业生越来越多,但总体上的数量,在国民总人口的占比依然很低。
其次,简单回应一下你的具体问题:学历、能力都很重要。学历是职场敲门砖、通行证,没有学历,想要进入好单位、找到好工作,基本上是很难的。特别是在现在高校扩招以后,大学生的总体能力和素质呈现弱化的状态,学历的越高,含金量也越高,毕业的院校越好,应届生的受欢迎程度越高。
对于职场上的好企业来说,大多都只招985、211院校的毕业生,而很多时候,研究生学历一定也会比本科生学历更受青睐。所以,学历是入职企业的必备条件,没有好学历,想要进入好单位,基本上是痴心妄想。
不过,学历归学历,能力归能力。有学历不代表就一定有能力,所以,进入职场之后,学历能够给你带来的优势逐渐降低,而你唯一可以凭借的就是你的工作能力。工作能力不是凭空获得的,也是跟你的所学、所掌握的专业技能息息相关,也与你在实践中的总结归纳密切相关。
当然,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获得学历的过程,其实就是打造能力的过程,有学历的人,在很大概率上,都会是有能力的人,这是客观规律。只不过,有的人没有在工作后,把学习过程中获得的这个能力和优势发挥好、巩固好。
总体上来看,对于职场人而言,学历、能力都重要,缺一不可。
真是满街都是大学生吗?这只不过是戏称,事实上差得远了!说大学生不值钱的是很多人将专科生和本科混为一谈了,没有明白两者有什么区别。还有一个原因是很多大学生都集中在大中型城市,身边很多人都是高学历的,就有一种把身边这种情况扩大到全国的错觉。
截止2019年,全国人口学历结构情况:
全国高中学历6.01亿人,占42.92%;专科学历1.89亿人,占13.5%;本科学历5572万人,占3.98%;硕士研究生学历878万人,占0.6%;博士研究生学历80万人,占0.057%。
房地产+教育+互联网,已经透支一代人(90、00)的幸福感,当然在“集体”利益面前这些“小牺牲”都算不得什么。一代人是有一代人的使命的,这点没得抱怨。现在年轻人比起上世纪在城市工厂里为社会主义而奋斗的工人,在农村劳作的农民相比,根本就算不了什么。
而且翻阅族谱,就会发现最开始基本上是“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在短短不到一百年间,几代人更替间富起来。包括现在很多90后,以及未来延伸00后结婚,很多都是由父母“救济”才可以。因为不“救济”根本买不起房子。像是些城市里的首付60万,甚至有的200万,300万,还有更多的比比皆是。与此相对应的,是在发达的地方也是有一个月挣五六千块钱的。这一类人占据很大的基数,拿上海来说,一半人连月收入六千以上都达不到,就更别提其他的城市。
那些打着“新一线”城市的头衔,三四五千工资遍地跑的城市里,有更多的人收入都只是“温饱线”挣扎。反观房价,基本上慢慢的发展势头都是朝均价两三万而去。上次旅游期间,我听到有个女性在羡慕另一个女性,因为对方待在体制里, 还是研究生学历,每个月到手三千块钱,但是能够到点下班。重点是,有个非常“有钱”的老公。
能够结的起婚的男性,一部分是父母“救济”,有些年轻人到三十来岁还没断奶。父母给交着“幼儿园费”,交着“房贷”等等,还有的可以称得上“二八定律里面的精英。”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买房,多是些高薪人士,但少之又少,也是拿命在赚钱。
没有钱,结婚两个字显得多么可笑。留给年轻人的“真情实感”真的不多,以前有句非常经典的话:“没钱可以做你女朋友,有钱可以做你的太太。”现在我们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各种“拜金主义”以及“物质至上”盛行,这都是非常正常的现象,毕竟发展必然会面临这样的事情。
再者虽然是社会主义,但现在是初期阶段,不得不借助“资本主义”的方法,企业家更是如此,如果不借助“资本主义”就很难“压榨”出员工的剩余价值。现在去日本打工的人数都慢慢少起来,以前村里有去日本打工的,干个三五年,就能回家置办买房。但现在这个年代里,有些县城的房子都动辄百万起步。去日本打工的收益越来越不能看,因此人数才越来越少。并且国内工厂的薪资方面,跟以前相比基本上没有提升多少钱。随着现在大学生“井喷”增长,招聘不到本科,那就去找“不挑剔”的专科,给个一个月两三千块钱,管吃管住就行。
三千块钱管吃管住的工作,除去租房和吃穿,抵得上在城市里五六千的工作。在房地产居高不下的时代里,城市里看似“体面”工作的背后,是高昂的生活成本。在大学生井喷的时代里,就这么说个招聘信息:“工资四千五,双休,不加班,缴社保。”但这些钱,我招不到一个农民工进来。到时成批的大学生就会和“疯了样”拥挤进来,最要紧的是大学生便宜,老员工昂贵。何况大部分的产业结构,只要“专业对口”,学习能力强几个月掌握,就算再怎么不行,一年也能够融会贯通。因此在薪资方面,很多大学生们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只够活着”,“勉强生活”的状态。
所以也别怪女人拜金,在这种“残酷”的年代里,谁又愿意陪着你吃苦呢。只要女性的“择偶标准”提高,甚至是女人对“婚姻”感觉失望选择独身主义等因素,那么在男多女少的大环境下,注定造就越来越多的单身人群。
除此外,有些年轻人奉行“享乐主义”,不想负责,更不想承担责任,只求一时的快乐和刺激,婚姻这种“坟墓”和“捆绑”根本不适合他们。以年轻人的收入来看,十年里能够攒够城市里的首付都是未知数。十年后,大学毕业22岁来算,那也是32岁。以60万首付来算,每年平均攒6万块钱也得10年,当然有些城市首付30万就够,那么也得攒五年。这种每年攒6万的年轻人都已经是高薪人士,因为这是除租房和生活成本外剩下来的钱。但不可控因素也很多,比如十年后房价还是未知数,并且结婚可不止买房这一项,还得装修,以后还得买车,未来还得还房贷等等。
生育大军集中在80(二胎)、90(一胎)以及未来的00身上,最近有新闻说95后加入结婚大军,但这些95后有多少是靠自己奋斗出来的,能够结的起婚的大多是父母救济。但国内有6亿低收入家庭,能有多少家庭能够接济子女,很多家庭仅仅是房子就掏空一辈子的积蓄。
受到经济高速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女性张口就是房子,高彩礼。包括女性的父母也是觉得房子是最起码的诚意,光是这一项就会让很多感情无法修成正果,只能够分道扬镳。女性的择偶观发生改变会造就大批男性强制进入“晚婚”和“晚育”状态,再者受到教育+房地产的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每况愈下,不仅家长有压力,孩子更有压力。准备结婚的情侣考虑的不是房子离上班有多近,而是哪个地段有学区,哪个地段孩子上学方便。但学区大家都知道,房地产能够火爆很大程度上是和教育挂钩。
同时,我不认为这样的现象值得焦虑,毕竟这是经济高速发展后的通病,与此同时也看得出我们真的是经济腾飞,毕竟现在都是第二大经济体系。每一代年轻人都有着属于他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我确信他们的困难只是暂时的,不会永久的。同时我也确信,在生活压力无比巨大的当代社会,人口减少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不到5%
中国本科率只有不到5%。 2021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总规模909万,同比增加35万。 今年一季度以来国民经济呈持续稳定恢复态势,但疫情对就业的深层次影响仍在持续,2021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复杂严峻。
目前,全国本科学历的总人口数有7000余万人,占全国总人口比例约为百分之五。2021年全省共有46.05万名,考生被各类普通高校录取。其中本科录取31.18万人,专科录取14.87万人,这也是一个不小的数字。
我国的本科率达到了4.43%。
从恢复高考到2017年,总共有11518万人被录取进大学。
如果按照大概的比例计算,专科生占一半比例,也就是说,本科生有5759万人左右。
看起来的确是很多,但是中国的人口总共是14亿人,大学生占据总人口的比例不到9%,而本科生只占4.43%。
就是说,即使是三本生,学历水平也足以碾压我国95%的人了。
因为4.43%的本科率是按照14亿的总人口来算的。如果换成青壮年劳动人口去算的话,那结果就完全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