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前,英拉的民选政府被时任泰国陆军司令的巴育推翻。理由是民众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反英拉政府示威抗议活动,国家和平稳定受到威胁。此后,巴育的军政府取代了英拉的民选政府。
现如今,巴育也遇到了类似情况。旨在要求巴育下台,并诉求对君主立宪制进行宪法改革的民众抗议活动已经持续了三个多月,10月14日更是发生了一起“前所未有”的事件,示威抗议民众在曼谷胜利纪念碑一带围堵了王后苏提达的车队。这在见着王室成员都必须行“下跪礼”的泰国是难以想象的。此举也招来巴育政府的“压制”,警方一度使用了水泡车驱散抗议人群。然而,以学生为主的抗议者却罕见地不屈服,至今天,抗议活动已经持续了7天。泰国局势正在向不明方向发展。此时,流亡海外的泰国前总理英拉“发声”了。
10月18日,英拉·西那瓦通过推特隔空向巴育喊话:还记得当年吗?显然,英拉是在借此向巴育施压,并有出口“恶气”的意味。毕竟,因为巴育发动的军事政变及军政府对英拉的判刑,导致英拉至今流落海外,有家不能回,任谁都不可能没有想法。这乃人之常情,无可厚非。那么,英拉此举会不会再次惹恼巴育及泰国强大的王权,军界,精英层势力,而再次惹火烧身呢?可以肯定的说:不会。
之所以说英拉对巴育的隔空喊话不至于引火烧身,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英拉已经被迫流亡海外,巴育已经鞭长莫及。二是英拉已经于2019年6月27日取得了塞尔维亚国籍。如果巴育政府再对英拉有所不利行动的话,那必将会引发国际事端。三是英拉已经于2018年12月份出任汕头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董事长,并于2019年1月20日宣布不再涉足泰国政坛,巴育也就无法再制约英拉了。四是巴育现在已经自顾不暇,泰国民众这次抗议的诉求已经不仅仅是要求巴育下台,其矛头更是直指泰国的宪体制度,未来局势充满着不确定性。所以,已经不是英拉“引火烧身”的问题了,而是巴育政府及王室如何应对目前的局势问题。感到焦虑的反而是巴育。
英拉是他信最小的妹妹,而英拉之所以能够成为泰国总理,则由于“替兄征战”泰国政坛的原因。他信是泰国历史上第一位获得连任的民选总理,但是,在他信的第二个任期中却被几股势力合力推翻了。原因就在于他信代表着泰国的底层民众利益。而在泰国却事实上形成了精英层与底层的利益冲突。显然,他信代表的利益方与精英层已经格格不入。而掌握着“王权”“法权”,“军权”的精英层必然不会容许他信势力坐大。自1932年以来发生过19次军事政变的泰国,继续以军事政变的方式将他信“拿下”也就成为了必然。
他信不仅是个商业奇才,而且是个政坛高手。从商,他光大了泰国清迈的西那瓦家族,他眼光超前,使西那瓦家族几乎垄断了泰国的电信和移动行业。从政,他成为了泰国历史上第一位完全意义上的民选总理,并且成为了泰国君主立宪制以来的第一位获得连任的总理。他组建的政党更是成为了泰国政坛第一大党。在泰国政坛,他信的势力已经对王室,军方,精英层构成了巨大威胁。直白的说,如果以正常程序,已经没有人能够阻止他信对泰国政坛的把控。于是,时任泰国陆军总司令的颂提出手了,2016年9月,趁他信访问联合国而不在国内时,军队推翻了他信。显然,没人能否定有九世泰王普密蓬的默许。
他信虽然被军方推翻了,但他信依然凭借政党的实力控制着政府。并先后由沙马和颂猜(他信的另一个妹夫)出面担任政府总理。鉴于此,那几股势力只好“釜底抽薪”,那就是摧毁他信一手创建的政党。于是,他们在2008年12月以2007年大选“舞弊案”为借口,将人民力量党(为泰党)的一众高层“禁止”从政5年。其中包括仅干了三个月总理的他信妹夫颂猜。他信也被迫流亡海外,由于受到通缉,至今无法回到泰国。
被挤出政坛流亡海外的他信自然不甘心。所以,他信开始了对自己政党及泰国政坛的遥控操作。既然遥控操作,那就必须寻找一位值得信赖的代理人。应该说,他信是非常智慧的,他清楚,这个代理人一是要值得信任,二是要有能力,三是要在政治上没有污点。深思熟虑后,他信将目光投向了自己最小的妹妹英拉。
他信年长英拉18岁,对英拉是疼爱有加,典型的“长兄如父”。英拉不仅长相甜美,最重要的是心态阳光。从能力上说,英拉当时正担任家族企业中一家公司的董事长,而且做得风生水起。唯一的缺憾是没有从政经历。然而,这恰恰又是他信当时与泰国几大势力博弈最“需要”的。没有从政经历,也就没有“把柄”。于是,英拉接管了他信创建的政党。在他信的保驾护航下,凭借清新脱俗的个人形象,以及“一张白纸可画最新最美图画”的政治期待,获得了底层民众的认可和支持。于是,英拉在2011年率领为泰党赢得了大选,她自己也成为了泰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理。
英拉就任总理不久,泰国即遭遇了50年不遇的洪涝灾害,农作物受损严重,很多农民失去了种地的兴趣。为了激励农民的种粮热情,英拉实行了对粮食的保护价收购政策。然而,这却成为了此后几股势力攻击英拉的“罪状”,即后来导致英拉被推翻,被判刑5年的“大米收购案”。实行“保护价收购”,政府难免会有补贴,而政府“出血”了,那些精英层的利益自然就会相对减少,他们肯定“不爽”。于是,他们以执行该方案的个别官员“中饱私囊”为突破口,指责英拉“违规任用”官员,并指责英拉的“保护价收购”给泰国造成了巨大损失。此外,他们还以中产阶层组成了“黄衫军”,搞起了街头示威抗议活动,要求英拉政府下台。
为泰党本来就是代表泰国底层民众利益的,再加之“大米收购案”就是维护农民利益的,所以,当精英层组织黄衫军走上街头闹事后,泰国底层民众也组织了“红杉军”与之对抗。于是,泰国街头出现了“红黄对峙”的奇观。现在再回头看来,那其实就是军方及其相关利益方的一场阴谋。他们有意使街头出现这种对峙状况,以便于以维护泰国国家局势稳定的借口实施军事政变,从而达到推翻英拉政府的目的。
2013年年底,泰国街头出现“红黄对峙”的局面后,时任泰国陆军司令的巴育曾质问英拉:还能继续执政吗?并要求英拉作出选择。不得不说,尽管英拉只是一位女士,但其担当精神却绝对是“巾帼不让须眉”。面对个人政治前途与国家利益的冲突,为了维护泰国的国家稳定,英拉毅然做出了解散国会和政府,只担任看守内阁总理的选择。然而,泰国的那几股势力仍然不能接受。因为,那时的英拉其影响力已经使他们胆战心惊。所以,他们必须彻底打倒他信和英拉兄妹及其政党力量。于是,巴育在2014年5月发动军事政变,推翻了英拉的看守政府,巴育随之组成了军政府。此后,又以“大米收购案”判处英拉5年有期徒刑。本着“留得青山在”的英拉,在判决和逮捕她的前夕,于2017年8月悄然离开了泰国,迫迫流亡海外。
2019年3月,在英拉此前已经公开宣布不再涉足泰国政坛后,巴育同意了时隔五年的大选再次举行。依靠有利于巴育的选举制度,巴育“当选”了泰国总理,军政府也“漂转”成了民选政府。然而,巴育的控制欲太强,在新政府刚刚组成后,就取缔了与他信和英拉兄妹合作的新未来党。因为,成为泰国年轻人偶像的新未来党党首塔纳通已经对巴育的地位构成威胁。巴育政府此举无异于引火烧身,因为,泰国的年轻一代已经觉醒,再加之不可否认外力助推。于是,泰国出现了年轻人为主的抗议活动。
疫情以来,巴育政府借助防疫需要,压制了泰国年轻人的抗议活动。然而,由于泰国的经济下滑,失业率增加,再加之疫情期间,身为“一国之君”的十世国王哇集拉隆功却长期待在德国,过着奢靡的生活,这激起了泰国年轻人的反感。于是,自上月18日起,抗议活动再次爆发。为了参加10月13日九世国王普密蓬的祭日活动,长期待在德国的十世拉玛哇集拉隆功终于回到了泰国,也因此引发了本月14日的青年学生围堵王后苏提达座驾事件,主要是大学生和中学生为主的抗议者要求巴育下台和修改宪法,限制王权。然而,巴育政府却借助这一“不尊重”王室的事件,趁机在曼谷实行紧急状态,逮捕了多名抗议活动组织者。然而,巴育政府的过激做法却引发了更大规模的抗议示威,使泰国局势充满了不确定性。
根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的报道和分析,目前的泰国局势已经不同于当年他信和英拉兄妹与精英层两大势力的对抗。此次抗议或抗争群体已经更基础化和年轻化。诉求也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以学生为主的这个群体性抗议示威的诉求,已经向体制的改变方向发展。所以,泰国局势能否稳定将面临考验。如果巴育及精英层势力依然依靠强力来阻止的话,泰国的局势必然堪忧。所以,英拉此时发声,要求巴育“做出”选择。
英拉在18日的推文中向巴育呼吁:“今天,同样的情形发生在你身上,当超过10万学生和泰国人民要求你辞职的时候,希望你能记起你当年问我的话。我也希望你能马上作出决定,(采取)什么样的策略才能带给国家和平与稳定。”显而易见,英拉有“泄愤”之意,有借此“将巴育一军”的意味。言外之意是:“我当年为了国家的稳定而解散议会和政府,你现在怎么选择呢?”当然,尽管英拉有嘲讽巴育之意,但在话语间也流露出了对泰国局势的担忧,毕竟,身为华裔的西那瓦家族(邱氏)已经在泰国生活了几辈人,英拉对泰国还是有感情的。
至于英拉隔空向巴育喊话是否会招致巴育及泰国根深蒂固庞大势力的报复问题,可以肯定的说,不必替英拉担心。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英拉已经远离泰国政坛,在事业上,英拉已经担任汕头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董事长,并已取得塞尔维亚国籍,即便是想报复英拉,也是鞭长莫及了。二是,泰国的局势已经令巴育和王室焦头烂额,他们已经自顾不暇,随着泰国局势的演变,也许他们再也没有为所欲为的“基础”或“资格”。所以,喜爱英拉的人们不必为英拉担忧。
现在还没有。1、伊外长,已经访中、俄、欧三个地方。2、出访的目的,就是关于伊核问题。现在看,其它国家不太会退出,应该继续执行。
现在是只有一个王储,是威廉王子。
威廉王子,1982年6月21日出生于英国伦敦伯丁顿,是国王查尔斯三世与原配妻子戴安娜的长子,英前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与菲利普亲王的孙辈。
2022年9月8日,威廉王子成为英国王位第一顺位继承人。并同时为英国王储。9月10日,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报道,英国王储威廉将承继威尔士亲王的封号。
用代理上,找个代理网站,再登就可以了
说疫情没影响粮食种植生产肯定是有失偏颇的。在疫情严重的国家,社会生产会大规模停顿,农业生产怎么可能不受影响?只是我国的事态已经基本控制,农业生产受到的影响很小罢了。
农业生产不是古代那样洒上种子等收成就行了,现代农业的农机、化肥、农药、种子、粮食加工,甚至灌溉,都要靠整个社会生产体系提供支持,离不开工业、商业、物流业……的支撑。当某个国家甚至多数国家因疫情经济停摆休克时,粮食生产绝对无法独善其身。
目前海外世界各国的疫情还处于爆发期,很难判断究竟会到什么程度,什么时候能够得到控制。有些国家因此产生恐慌是很自然的,毕竟充足的食物是人生存的最基本需求。
那些禁止或放缓粮食出口的国家,比如越南,是世界第三大稻米出口国;哈萨克斯坦,世界第九大小麦出口国;马来西亚,世界第二大棕榈油生产国。虽然国内粮食自给有余,但在世界疫情蔓延带来的不确定中,首先会保证本国的粮食安全,压制民众恐慌情绪。看起来无可厚非,但其中也难保有借机抬高价格、发点灾难财的打算。
还有些加剧恐慌的因素,比如第一大稻米出口国印度因为“封国封城”导致稻米出口放缓和停顿;起源于中东、肆虐于南亚非洲的蝗灾造成的粮食歉收;伊拉克、印尼等国紧急扩大进口……等等。如果国际粮商大鳄再推波助澜,势必会造成粮价的局部波动。
其实,不提疫情的影响只是暂时的,单说全球2019年小麦和稻谷产量就已经超过12亿吨,远远超过8亿吨的消费量。全球粮食生产总体是远远供大于求的,不用担心会发生世界性的“粮荒”。即使今年有所歉收,存量也足够养活世界。当然,局部的匮乏啥时候都有,那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大白话说财经,我是断断断水刀。欢迎关注欢迎留言。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涉版权提示即删。